溫度效應
光照(尤其是紅外波段)會引發樣品局部升溫。粘度對溫度極為敏感,例如某些流體在溫度升高1℃時粘度可能下降5–10%,陽光直射或高強度燈光均會導致溫度分布不均。
光化學反應
含光敏成分的樣品(如蛋白質、光固化樹脂)在紫外-可見光照射下可能發生降解或聚集,造成粘度異常變化。
非可見光譜檢測:采用紅外波段或特定波長傳感器,避免可見光直接接觸樣品。
封閉式檢測通道:在惰性氣體保護或微流道中完成測量,全程隔絕外部光線。
主動恒溫技術:
雙循環恒溫槽配合密封蓋板,阻斷外部熱輻射傳遞;
精密溫度傳感器(精度±0.01℃)實時監測并動態修正溫漂誤差。
熱補償算法:基于樣品溫度-粘度系數自動校準數據。
防護措施 | 操作規范 | 預期效果 |
---|---|---|
物理遮蔽 | 安裝定制遮光罩覆蓋測量區域;設備放置位置遠離窗口≥1.5米 | 減少90%直射光熱效應 |
光源管理 | 采用低熱輻射冷白光LED(≤500 lux);設置獨立暗區操作臺 | 消除紫外光化學風險 |
抗干擾布局 | 設備置于防震臺;遠離熱源(空調口、烘箱)及高頻震動設備(離心機) | 避免多重干擾耦合 |
避光容器:棕色玻璃或黑色聚合物杯盛放樣品,限制紫外透射率。
時限控制:取樣至測試全程≤10分鐘,超時需更換新樣品。
加樣:在紅光或弱光環境下注入封閉式樣品池;
密封:立即覆蓋鋁箔復合防光膜;
檢測:啟動非光學原理傳感器(如振動式/壓力式);
回收:通過避光管道轉移廢液。
間接光學檢測
微型傳感器通過金屬反光條間接測量,光源零接觸樣品,支持寬范圍粘度檢測(5秒/次)。
工業級在線監測
管道式系統直接集成生產線,樣品在完全黑暗環境中實時分析,徹底規避光照風險。
分級防護策略:
常規樣品:遮光罩 + 恒溫槽 + 冷白光 → 溫度控制為核心;
光敏樣品:避光容器 + 封閉檢測 + 限時操作 → 物理隔絕優先;
高端場景:微流控芯片或振動式檢測 → 終極避光方案。
咨詢熱線
15021562539